刀郎《罗刹海市》爆火,开启娱乐圈反霸权之战

观察网   2023-07-27 16:25:08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他大器晚成,一夜爆红,他的歌曲曾经传遍大街小巷大江南北,他上演了一个走红艺人的奇迹,他富有磁性独特的嗓音让人沉醉,他没有娱乐八卦,没有负面丑闻,他专心做他的音乐。然而走红后的他激流勇退,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。他,就是刀郎。

2004年,刀郎凭借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一炮走红,在没有任何宣传推广的情况下迅速风靡全国,不仅卖出了270 万张的正版销量和超过千万张的盗版销量,还让刀郎获得了“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国语男歌手”,成为当时华语乐坛的顶流。

接着,《谢谢你》《披着羊皮的狼》《情人》《西海情歌》《冲动的惩罚》等爆款歌曲,相继火遍全国。然而,刀郎的成功却引发了众多学院派歌手的嫉妒和不满。那英作为学院派代表人物,一度是华语歌坛的“大姐大”,但刀郎一张专辑的销量超过了她的巅峰成绩,这让她嫉妒心生,开始带头抵制。2010年的“音乐风云榜”十年盛典评委会议上,那英称他的歌曲缺乏艺术价值,认为刀郎不够格拿到“影响力歌手”奖。还有人爆料,那英嘲讽刀郎的歌只有农民才会听。汪峰评价说“刀郎歌的流行,简直就是流行音乐的悲哀,除了新鲜,一无是处”。而杨坤在被问到如何评价刀郎的音乐时,则不留情面地进行了否定——“他有音乐吗?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?”还说刀郎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。高晓松则在节目中表示,刀郎不配做音乐人,他的专辑应该扔进垃圾桶。这些学院派歌手对刀郎进行公开抵制和诋毁,将他贴上“俗”和“土”的标签。刀郎面对学院派的联合打压,没受到打击是不可能的。在一次采访中,刀郎坦言:有人不喜欢我的音乐,说我恶俗,到处都在说,我一下子觉得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,彻骨寒。在学院派歌手的联合排挤下,刀郎逐渐对歌坛失望。2012年,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的演唱会上,刀郎宣布告别歌坛。这一消息让众多歌迷感到既无奈又辛酸。

刀郎退出歌坛后,一直很少露面。与此同时,那英、汪峰、杨坤等人成为《中国好声音》的导师,备受瞩目。

退隐江湖后,这位音乐才子愈发低调。时隔多年,52岁刀郎携新专辑《山歌寥哉》回归,他也并未大肆宣传。然而,新歌《罗刹海市》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,频频冲上热搜,单单抖音词条播放量就已超15亿,相关讨论刷屏社交媒体。更引人关注的是,前述四位导师级歌手被网友翻了旧账,社交平台彻底沦陷,那英的评论区,被网友骂到了一百五十万条,杨坤也被骂了五十多万条。扪心自问,《罗刹海市》这首歌真的就那么好听?迥异另类的风格也许迎合了一些人的口味,但至少我是听不出比他以往歌曲的超越之处。又或者听众对曾经遭受不公的歌手刀郎真的保有那么深的情谊?非也,刀郎隐退的十多年间,很少有为他讨公道的声音。《罗刹海市》的火爆,很大程度上是在于网民下意识地自我代入,把自己过往经历中的不如意、遭遇的圈子文化、嫉贤妒能、小人得志、体制顽疾,乃至对草根逆袭的压制等的不公,以及自己多年来的郁郁不得志,对现实境遇的不满,借助这首歌得到情绪发泄。

不妨按常识推理:作为一个普通网民一个歌迷,哪来的对歌词“标准解读”中内涵对象──四位导师如此强烈怨忿的动力?哪来的对消失于公众视野十多年的刀郎义无反顾的倾力相助?换句话说,不掺杂个人情感进去,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表达。其实质,是网民的自我带入,形成的一边倒完胜的格局。

“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,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;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,河水流过苟苟营……”不难发现,《罗刹海市》的歌词,取材自蒲松龄小说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一篇同名故事《罗刹海市》。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,那里的人以丑为美,越是狰狞怪异,越以之为美,越显荣富贵。

“花面逢迎,世情如鬼”,蒲松龄假借“怪诞史”抒发“胸中垒块”,写此孤愤之作,是典型的讽刺文学。而爆火的《罗刹海市》这首歌取材聊斋,用词也是一样的辛辣,如“勾栏从来扮高雅,自古公公好威名”“岂有画堂登猪狗,哪来鞋拔作如意”等。有人说刀郎讽刺的是娱乐圈“四大恶人”,所谓“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”;也有人说刀郎讽刺的是整个社会现象,可谓见仁见智,不一而足。专辑里的另一首《颠倒歌》,比《罗刹海市》还猛:把一只鳖扔进黄色的便盆,它会自觉高贵。骑一头驴参加宫廷的舞会,它能自比王妃。阳光照不亮夜里的鬼,六畜难懂人间味。它以为总是它以为,扁桃肿得比脑肥。当一条狗叼着骨头趴下,会看见它的尾巴。当踩扁一只螃蟹,再看它就发现一只王八。这世间众生多么的繁杂,话也瞎来心也瞎。路也滑来人也滑,一不小心就踩粑粑。包谷地里呀一颗葱,装的比那棒槌大。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呐,思想起来就采了一朵野菊花……这世间众生多么的繁杂。

《罗刹海市》强势归来,展现出刀郎的音乐才华和对娱乐圈的深刻观察,也让人们反思了娱乐圈的表面虚幻和不公平竞争,这也算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开启娱乐圈反霸权之战吧。

而更多网友们心里真正所想的反霸权,肯定不止是在娱乐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