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省首例!老伯肺部多结节,经“自然通道”精准消融!

原创   2023-04-27 13:40:49

N海都记者 林宝珍

近日,


【资料图】

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完成全省首例

“经支气管镜虚拟导航下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”,

手术无伤口、无出血,

很适合肺部多发结节治疗。

70岁的张依伯(化名)曾因肺部做过手术,不久前,他又查出肺部有新发结节,且高度怀疑恶性可能。如果再次手术,相当于他的左肺全切除,势必影响术后生活质量。省立医院胸外科潘小杰主任团队接诊后,应用先进的全肺导航系统,通过支气管镜,将结节微波消融,消除了隐患。由于是经气管自然孔道进行手术,无伤口,没有出血,术后第二天,张依伯就顺利出院。

据悉,这是我省开展的首例“经支气管镜虚拟导航下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”,填补了我省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,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。

省立医院胸外科潘小杰团队正在给患者手术,消融范围精准覆盖病灶

曾做过肺癌切除术,老伯再次查出结节

据介绍,几年前张依伯曾因左上肺中央型肺癌,做过左上肺叶切除术,不久前在定期复查时,又在左肺下叶靠近肺门处,发现一个新发磨玻璃结节,大小18mm×15mm,高度怀疑恶性可能,需要及时进行治疗。

但由于病灶结节位置很靠近肺门,如果进行手术治疗,需要将张依伯的左肺下叶切除,这就相当于他的左肺全部都切除了,术后生活质量会较差。如果采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消融术,因为结节位置较深且邻近大血管,极易出血,并发症也会较多。

省立医院胸外科潘小杰主任团队曾完成了大量的经皮肺结节消融术、机器人辅助肺部微创手术等,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。团队针对张依伯的难题,综合评估后,为他制定了经支气管镜虚拟导航下肺结节微波消融的治疗方案。

经支气管镜消融,术后第二天就出院

潘小杰主任介绍,目前肺部多原发癌和第二原发癌的治疗,仍是困扰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,现有的治疗手段,主要是胸腔镜下的肺组织切除和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消融,但对于靠近肺门的结节,这两种治疗手段效果都欠佳。而经支气管镜虚拟导航下肺结节消融术,是通过支气管镜,由鼻腔进入,无皮肤外伤,而且有导航系统精准定位,可以避开血管、气管等重要组织,可以做到精准消融。

术前影像

术后影像

张依伯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,在麻醉科和手术护士的配合下,潘小杰主任团队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全肺导航系统精准定位,支气管镜直达病灶,从而对目标结节进行微波消融。由于手术无皮肤外伤,几乎无出血。术后第二天,张依伯就顺利出院。

科普问答

发现肺部结节如何处理?

潘小杰表示: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,肺癌的概率极低。

随着大家对体检的重视,以及肺部CT的普及,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有肺部结节。由于肺癌在我国高发,并且肺癌与肺部结节有一定关系,因此很多人面对体检查出的肺部结节,感到紧张与担忧。

那么,如何正确对待肺部结节?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或其他方式的干预呢?一起来听听省立医院胸外科潘小杰主任的介绍。

肺部结节的高危因素有哪些?

答:首先是年龄因素,大于45岁或者50岁以上是结节好发阶段;其次是吸烟,每天一包或烟龄20年以上,是肺癌的高危因素;第三是家族史,家族中有肺癌患者,发现肺结节要重视;从事一些比较特殊的职业,如石油、化工、煤矿、重金属等行业人士,发现肺结节也要比普通人更重视;再有就是有慢性病史,长期存在结核病灶,也可能会演变为高危结节。

发现小结节要怎么办?

答:绝大多数小结节是良性的,特别是5mm以下的微小肺结节,肺癌的概率只有0。6%,有的小结节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。因此,首次发现结节不必恐慌,更不要马上手术,而是要观察随访。

5~10mm的肺结节,肺癌的概率可以达到0.9%~5.8%,这时需要手术或随访;大于10mm的肺部结节,肺癌的发生率达到11%~26.2%,需要手术或消融等。

多发结节是不是更不好?

答:发现多发结节要更加慎重,要进行评估、随访,根据自身情况,3个月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。并且把第一次发现结节的CT报告保存好,作为基线材料,后面每次复查与之对比。

实性结节的恶性程度更高吗?

答:相对来说,磨玻璃结节、全磨玻璃结节、混杂玻璃结节、实性结节的危险程度较高,实性结节中实性成分越高,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。当然,部分实性结节实际是炎症性芽肿,并不是什么“坏东西”,消炎治疗后会减退。因此,对于结节的性质,要通过影像等综合判断。

如何诊疗肺部结节的性质?

答:除了肺部CT,还有气管镜、纵隔镜以及PET-CT等,都可参考。目前,常规抽血查的肿瘤标志物,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。

结节手术的指征有哪些?

答:首先,结节是长期存在的,通过长期随访,确定结节长期存在;其次,结节要大于6mm,并考虑为原位癌病灶;第三,结节长在外周或优势肺端、易切除的,可以优先考虑手术切除;第四,随访过程中,结节明显增大、密度变实的,要进行手术切除或其他方式进行干预。

此外,在随访的过程中,患者有明显焦虑,结节的存在已严重影响生活的,也可考虑进行干预。这种情况要慎重,不能有诱导行为。

如何提高肺癌生存率?

答:浸润前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%,随着浸润性的增加和分期不同,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。因此,肺癌手术要做好“四抓”:抓早(早发现)、抓小(小于1厘米)、抓准(精准诊断)、抓好(临床、影像、病理互相配合,相互印证)。

编辑:丁小燕